news
连日来,在汕头各主要景点和交通主干道,随处可见花境花带扮靓鮀城,尽显特区魅力。随着汕头进入“两大盛会”时间,海内外潮侨潮商汇聚一堂,精彩丰富的主题活动陆续上演,各类经贸合作也频频展开,让这座城市更有活力、更有特色。
改革开放中,汕头率先起步;新时代的今天,汕头更要展现出新的状态。2021年3月,广东省委、省政府正式发布《关于支持汕头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活力经济特区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新时代汕头经济特区发展再一次强力赋能提级。自此,五大战略定位、两个阶段性发展目标,成为汕头做好“迎头赶上”答卷的方向指引。
《意见》明确,汕头到2025年,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基本形成,经济实力、发展质量、城市功能明显提升,营商环境显著改善,现代化活力经济特区建设初见成效。2024年已临近年末,一幅全新的城市画卷正在汕头徐徐展开,汕头将通过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动新时代经济特区建设展现万千气象、勃勃生机。
汕头地处粤东,是改革开放后最早建立的经济特区之一。在谋划新发展的征途上,“高质量发展的活力特区”被放在了汕头五大战略定位之首,足见“活力”的重要性。
在今年9月召开的汕头市委十二届八次全会上,汕头立足实际提出了400多项改革任务,明确要锚定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重点任务,在探索中赶超、在赶超中突破,再造汕头经济特区体制机制新优势。
以构建促进数字经济发展体制机制为例,汕头近年来动作频频、颇有成效。连续3年在汕头举办的2024中国数字经济创新发展大会,是其发展数字经济最好的见证。在今年的大会上,数字经济项目签约总额达170亿元,推动汕头加速迈向区域“数字经济第一城”,释放会展经济“强磁力”。
从硬件设施看,汕头连通粤港澳大湾区、面向东南亚,是国内国际数据循环的重要交汇点,已连续2年入选中国数字经济百强城市。目前,汕头拥有国内规模最大的国际海缆登陆站,已建成5条海缆,同时还是国内链接新加坡、阿拉伯、北非及西欧国家数据传输时延最短的国际数据通信节点,发展跨境金融、跨境医疗、跨境游戏、大模型训练等产业颇具优势。
目前,华侨试验区内已落地深汕数字科创产业园、联通5G创新运营中心、立讯全球电子信息产业中心、广东移动AI创新应用中心、纺织产业总部大厦、中玺数码港、长煌国际商务中心等数字经济项目,总投资68.6亿元,预计年产值500亿元。
从软件服务看,数字基建的优势,吸引着众多数字经济头部企业聚集汕头。今年上半年,汕头规上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产值78亿元,同比增长13%。同时依托全国首个跨境专用通道试点,汕头首批36家试点企业运营顺畅,打通了数字经济发展新通道。今年1月至8月,新落户汕头的跨境电商企业达1000家,同比增长3倍,带动快递业务量25.9亿件,位列全国第七。
人杰地灵的汕头,也涌现了一批数字经济领军人才,并且不断加快数字人才培育,支撑数字经济发展。
近日,2024粤港澳大湾区全球招商大会在广州举办,成功吸引了全球范围内在人工智能、新型储能、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等新质生产力领域的世界500强、行业领军企业代表参与。在本届招商大会上,汕头上报签约项目22个,投资总额204.42亿元。项目涵盖新能源、纺织服装、服务、商贸、制造业等,其中外资项目2个,投资额15.94亿元;国资项目3个,投资总额67.46亿元;民资项目17个,投资总额121.02亿元。
投资兴业、热土更“热”,离不开建设治理高效的法治城市。汕头正加快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落实粤东粤西粤北营商环境提升工程,健全“高效办成一件事”重点事项清单管理机制和常态化推进机制,深化便利华侨华人投资制度改革,吸引在港澳和东南亚地区的侨商、潮商回乡投资,带动国际资本支持经济特区建设。
“作为一名归侨企业家,我真切地感受到汕头营商环境不断优化,政策红利持续释放,为创业者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无限的可能。”广东中兴塑料纸类印刷有限公司总经理林勇表示。
2013年,作为“80后”归汕侨胞,林勇回到家乡汕头投资实业,致力于印刷包装技术的研发创新和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近年来,他带领团队攻克多项专业核心技术难题,推动公司成为广东省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还投资近3000万元更新生产线,引进全市首套溶剂回收设备,实现企业绿色化转型,助力汕头讲好新时代“侨”的文章。
今日的汕头,已连续三年在全省营商环境评价中居粤东粤西粤北地区首位,拥有3个国家级发展平台及汕头市承接产业有序转移主平台、广东汕头临港经济区等多个产业园区。目前,汕头已储备超3万亩成熟产业用地,并出台一系列扶持政策,满足企业“拎包落项目”和“拿地即开工”的高效投资需求。
此外,汕头在市政务服务中心设立企业开办专区,实现开办企业一套资料、一个工作日内即可完成营业执照办理;积极发挥数字政府集约化建设优势,推动企业开办全流程网上办理,实现让“数据多跑路”“企业少跑腿”;同时还联合多部门成立专门团队,服务招商引资重点产业项目,提供从项目立项到竣工验收的“一条龙”全程帮办代办服务。
加快建设现代化活力经济特区,要塑造开放包容的文明窗口、打造聚侨惠民的和美侨乡。时至今日,“侨”文化已成为汕头重要的城市符号,凝聚起新时代发展的“侨”动能,不断提升潮汕文化的影响力。
汕头明确提出,要多形式开展文化交流,提质升级小公园片区,加快规划建设番客街、主题公园,创新发展海外华文教育模式,建立“汕泰友谊日”“汕马友谊日”“东南亚风情节”等文化交流机制等,以侨为“桥”进一步开拓与海外特别是东南亚国家全方位交流合作的空间,切实增强海外华侨华人尤其是华裔新生代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加快建设现代化活力经济特区,要建设绿色宜居的智慧都市。一方面,处在粤港澳大湾区与长三角经济区等重大国家战略对接和闽粤赣合作机制重要节点的汕头,要加快打造高水平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规划建设汕头临港经济区,深化区域经济联系、畅通内外循环,以省域副中心城市建设引领粤东地区发展整体跃升。
另一方面,建设绿色生态美丽汕头,是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应有之举。汕头正逐步完善权责明晰、协调联动、齐抓共管的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建立美丽汕头建设成效考核指标体系和考核制度,深化绿美汕头扩绿兴绿护绿机制。
今年上半年,汕头全市生态环境质量总体良好,空气质量AQI达标率为97.8%,同比提高0.6个百分点;国省考断面、饮用水源和水功能区水质100%达标;内海湾水质均值符合第四类海水水质标准;土壤环境质量和生态状况总体稳定;主要污染物重点工程减排量预计可达到年底减排目标。
汕头还提出要健全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完善韩江、练江、榕江等粤东重要流域上下游水污染联防联控工作机制,推进以排污许可制为核心的固定污染源监管体制改革。目前,汕头建成约1.70万公里雨污分流“一张网”,全市1157个自然村中有1126个自然村完成生活污水治理,治理率达97.3%。同时,通过截污控源、底泥清淤、生态修复等方式,累计推动26条农村黑臭水体完成整治,334个行政村完成环境整治,实现全市68%以上村庄建成美丽宜居村。
“项目总投资超9亿元,一期总投资6.02亿元,预计可招商超300家企业。”谈起永合科技园产业项目,汕头高新区科创投资开发有限公司开发建设部副经理李泽霖如数家珍,满怀期待地介绍道。
永合科技园位于汕头市东部的六合产业园内。广阔土地上,汕头六合围片区正扬帆起航。这里,是汕头大型产业集聚区的核心区,是汕头发展腹地最大的空间单元,也是汕头未来重大产业项目的承载地和主战场。
作为汕头高新区管委下辖第一个推出的产业项目载体,永合科技园享受省大型产业集聚区的核心区、省产业有序转移的主平台双重叠加的优势。目前,项目一期工程建筑主体已完成施工,总进度完成95%。
据介绍,围绕“三新两特一大”产业发展格局,永合科技园重点规划“新材料、新一代电子信息、大健康、智能制造产业”的“1+3”现代产业体系,着力盘活城市建设用地,增强工业用地供给能力,提供产业发展新动能、新空间,为促进用地升级改造、产业转型升级注入强大动力。
“我们希望‘1+3’现代产业体系能够在永合科技园形成,推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协同发展,争取形成‘引进一个、带动一批、形成一链、辐射一片’的产业集群效应。”李泽霖说。
产业园区是产业集聚升级、区域经济发展的关键载体。去年以来,汕头以园区建设、对口帮扶、招商引资、营商环境等重点工作为抓手,全力打造广东省承接产业有序转移“主战场”,走好走实“工业立市、产业强市”之路,以贸促工、以工兴贸、工商并举,为加快建设活力经济特区注入强劲动能。
在2023年度广东省推动产业有序转移工作考核情况中,汕头市综合评价为“优秀”等次。放眼未来,汕头进一步提出,要做优产业发展平台,全力打造省级产业园“一区一园”发展格局,健全完善支持产业园区发展壮大要素保障体制机制,完善产业有序转移政策体系,创新“产业飞地”“反向飞地”利益分享模式。
计划总投资15亿元、规划用地127亩、总建筑面积42万平方米……日前,位于汕头市潮南区峡山街道的中国家居服专业采购基地正式开工建设,布局建设智能化工业园区和采购基地,将打造以一园多业态叠加的中国家居服展贸中心及产业基地,为产业项目“再加码”。
“中国家居服专业采购基地的建设,为家居服企业搭建了直接面对国内外市场的桥梁,给企业带来更多的市场机遇,我们对这个项目期盼已久,非常看好基地的前景!”汕头市伊丽莎白服饰有限公司总经理卓奋镇说。
项目建设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强引擎”和“硬支撑”。今年以来,汕头坚持“工业立市、产业强市”发展思路,突出以项目建设为重要牵引,高效率服务项目,高强度推进项目,高质量建设项目,大干快干推动重点项目从“规划图”变成“施工图”和“实景图”,全力以赴推进重点项目建设提速提质提效。
记者从汕头市发展改革局获悉,今年汕头重点建设项目520个,总投资4984亿元,年度计划投资1012亿元。1至9月,全市重点建设项目完成投资700.54亿元,完成年度计划投资的69.2%。
一个项目就是一个新的增长点,一批项目就是一个新的增长极。今年以来,汕头以拼搏奋进的姿态大抓招商引资,大抓项目落地,大抓建设质量,大抓投产达效,各个重点项目建设不断刷新“进度条”,持续为汕头经济高质量发展蓄力赋能。
从分行业完成投资情况来看,今年前三季度,汕头基础设施工程加快建设,进一步提升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全市基础设施工程完成投资228.41亿元。其中,华能海门电厂5、6号机组项目开工建设,东海岸新城龙昇加油站及配套综合楼项目完工。
今年前三季度,汕头产业工程提速推进,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全市产业工程完成投资230.94亿元,完成年度计划投资的79.9%,超过序时进度。其中,中国家居服专业采购基地项目开工建设,功能母粒及生物基可降解母粒产业化项目顺利完工。
随着民生保障工程加紧实施,汕头全市民生保障工程前三季度完成投资较多,达到241.18亿元,完成年度计划投资的74%。
值得注意的是,汕头今年68个省重点建设项目总投资2347亿元,年度计划投资266亿元。1至9月,完成投资234亿元,完成年度投资计划的87.9%,完成进度排名全省第7位。
●汕头经济特区成立之后,从以农业经济为主,到现代工业、服务业综合发展,地区生产总值从1980年到2023年增长了110.7倍
●今年前三季度,5个省级产业园区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5.5%;工业投资增长55.6%。汕头主平台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1%;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6.7%,园区经济扩量增效。工业投资延续今年以来的两位数增长态势,增长26.5%,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7.4个百分点;其中制造业投资增长33.4%,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23.3个百分点
●今年前三季度,全市重点建设项目完成投资700.54亿元,完成年度计划投资的69.2%。343个续建项目继续发挥了投资增长主力军作用,共完成投资608.03亿元,完成年度投资计划的77.6%,超过序时进度;177个新开工项目已开工106个,开工率59.9%
●广东政务服务网汕头市“不见面审批”服务专区,汇集市级各部门和7个区县41个行业部门共计973项(去重后)“不见面审批”事项。市级政务服务事项“最多跑一次”比例实现100%;依申请类政务服务事项“零跑动”办理率达88%;行政许可事项“零跑动”办理率达99%。全市铺设1800多台“粤智助”政府服务自助机,实现六区一县、69个镇(街)、1091个村(居)全覆盖返回搜狐,查看更多